当AI浪潮席卷而来,青少年如何自处?又如何借力技术,乘风破浪?2025年10月23日晚自习,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淮北五中分校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学生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博雅讲坛”。该校同学与合肥一六八中学本部同学一起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共同聆听了由北师港浸大常务副校长、信息系统与商业分析讲座教授周荫强教授带来的专题讲座——《AI时代的智识之思》。两地课堂,同步接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未来成长的思维碰撞在云端热烈展开。
直面AI双面性:
是“超级助手”也是“认知陷阱”
讲座伊始,周教授聚焦AI对学习与知识获取的赋能价值,充分肯定了AI作为“超级助手”的强大能力。他指出,AI技术正重塑学习效率与知识获取方式,其庞大的资料库能帮助青少年快速整合信息、梳理复杂知识点,他举例说明AI如何打破知识获取的时空限制,让优质学习资源触达更广泛的群体,这种技术优势为青少年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新可能。
然而,周教授话锋一转,引导同学们冷静审视技术的另一面。他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算法偏见”与“信息茧房”的形成机制。“你所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算法想让你看到的。”他提醒大家,若不加警惕,我们的认知边界会在个性化推荐中被悄然固化。
点亮共生明灯:
做AI的“驾驭者”,而非“追随者”
面对AI的双刃剑,我们该如何与之智慧共生?周教授为同学们指明了方向
坚守根本:绝不放弃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这是人类智慧的基石。
明确边界:将AI定位为辅助工具,而非决策主体,对AI提供的信息始终保持批判性验证的习惯。
主动创造:鼓励同学们未来不仅要使用AI,更要参与塑造它,成为技术规则的构建者。
本次讲座成功地为三地学子搭建了一座通往学术前沿的桥梁。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普及,深化了学生对AI的多维认知;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蒙,让学生明晰了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成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