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借他山之石 琢己身之玉——袁小举老师分享皖北教研成果,语文组共绘校本实践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10-17 08:10 作者:石勇  来源:淮北市第五中学  打印

保护视力色:        字号:  

      9月23日至25日,2025年皖北地区高中语文第二次沉浸式教研帮扶活动在安徽省明光第二中学圆满举行。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淮北五中分校高一年级语文教师袁小举参与学习后,于近日在高中语文组教研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并与教研组全体同仁共同研讨,制定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校本实践的具体行动计划。
640 (1).webp.png
      在分享中,袁老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对观摩课例进行了针对性解读。他谈到,明光二中的杨雪莹老师对《芣苢》教学,通过反复诵读和场景模拟降低了古诗理解的难度;合肥六中武昉老师在《从细节品形象,于劳动悟精神》中展示的“文本细读”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夯实学生基础的有力抓手;而合肥六中临泉分校杨苗苗老师围绕《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等篇目设计的群文阅读,其清晰的写作框架非常适合作为学生仿写的支架。这些课例都为我们如何“基于学情,搭好台阶”提供了宝贵启发。
640.webp.png
      围绕如何将这些先进经验有效落地,教研组结合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度研讨,并制定了以下校本行动计划:

      一、聚焦基础:开展“细节读懂”专项攻坚

      针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弱的现状,教研组将借鉴武昉老师的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时重点设计“文本细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细微描写入手理解人物和情感,力求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中实现“读懂细节、夯实基础”的目标。

      二、搭建支架:推行“读写结合”分层教学

      直面学生写作困难的问题,教研组将参考杨苗苗老师的群文设计,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写作脚手架”。通过提供范文模板、核心词汇和句式积累,降低写作门槛,让学生在模仿中起步,在分层任务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三、联系生活:启动“身边榜样”采访写作

      为激发学习兴趣,教研组计划开展“寻找身边的劳动者”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采访身边的老师、家长或社区工作者,借鉴人物通讯的写法完成一篇小传记,将李萌老师强调的“媒介素养”转化为记录真实生活的能力,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紧密相连。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汇报,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动员。高中语文教研组将持续把“他山之石”转化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内生活力”,在实践与创新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