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淮北五中举行田超群老师援疆事迹师德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4-09-01 10:09 作者:石勇  来源:淮北市第五中学  打印

保护视力色:        字号:  

      8 月30 日下午,利用秋季学期第一次校本培训时间,淮北五中在一楼会议室举行田超群老师援疆事迹师德报告会。               

      2021年10份,田超群老师抛下正在上初中的孩子,主动报名参加援疆,并有幸成为安徽省教育援疆工作团队中的一员,远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启了她的三年援疆生活。援疆期满,田老师回到了淮北五中,与大家分享她在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支教的特殊工作经历和独特文化感悟。淮北五中全体教师聆听了报告。

       田老师说,援疆,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援疆是光荣的,但光荣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一年有两百多天风沙弥漫,常年无雨,水质碱性很大,紫外线很强,还有时差的影响等。这些自然因素造成了很多人刚去时很长一段时间身体不适应,鼻子流血,嘴巴干裂,视力下降,失眠脱发等。相比恶劣的自然环境,远离家乡、对亲人思念才是援疆老师面临的最大困难。但是既然来援疆,就知责任大,这不是一句高调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三年来,田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援疆初心。

       一、以趣带学,以情助学

       通过和淮北五中援疆前辈杜彦超、查正军、董国井等老师们的交流,再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田老师决心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带到边疆去,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用心用情去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刚到皮山时,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和受援学校领导的安排,田老师担任了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两个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级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快一个月都没有上语文课了。皮山当地的语文老师奇缺,学校迫不得已任用很多非师范类非中文专业的教师来带学语文课,并且大多数都是年轻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几乎是零经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在教育教学上,田老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薄弱等学情,安徽援疆教师团队探索出“一慢二反复三巩固”的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并向兄弟学校推广,大大提高了受援地学校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面对南疆特殊的学生群体,田老师想方设法让课堂轻松有趣化,通过关心关爱维族学生来最大化地加强民族团结,引导他们爱上老师,爱上语文,爱上课堂。在田老师的耐心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维族同学敢于在语文课堂上张开嘴巴进行大声朗读,并且积极主动地找老师帮助他们纠错改错,这对于在南疆推广普通话教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为了让维族同学养成用右手写规范字的习惯,田老师每天上课的时候都要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板书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模仿练习,并且对每位有进步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送给他们一些学习资料和名著阅读书籍等。

      二、既要当好学生的老师,也要当好老师的老师

      田老师时刻牢记援疆除了完成语文教学工作,还有更为重要的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为了使受援学校形成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良好氛围,田老师参与制定并完善了教研活动制度、备课活动制度、公开课示范课制度、听评课制度、“青蓝工程”方案、校本研修等制度和方案,引领受援学校教研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地开展起来,对提升受援学校内涵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田老师坚持每周至少开两节公开课,以身示范,教会青年教师如何上语文课。在疆期间她先后承担了学校三十多名教师徒弟的指导工作,尽力挤出课外时间,与徒弟们相互听课、磨课,有针对性地指导备课教研、课堂设计,毫无保留地传授教学经验。在田老师无微不至的指导下,很多年轻老师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很快就能胜任中学语文循环教学。为了更好地锻炼他们,提高他们课堂教学能力,田老师鼓励并辅导他们参加和田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指导的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的老师在和田地区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有的老师论文在地区级刊物发表,有的老师的课题在地区级立项……经过三年努力,田老师所带领的语文教研团队已经基本完成电子化的教案导学案,提升了实验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

      在援疆期间,田老师加入皮山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并作为实际负责人主持工作室活动。他们利用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与皮山县各乡镇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共建活动,为当地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此外,田老师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内地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初三教师,并帮助初三教师完成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指导他们克服学生基础不扎实、能力不强的不利因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所带班级成绩都有大幅度提升。作为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成员,田老师积极承担下乡送教送培的工作,坚持每个月下乡至少一次,和帮扶学校的老师一起举行语文学科大教研活动,帮助他们进行有效备课教研,搞教学设计,开展公开课。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工作室联系的乡镇中学有两位老师获得和田地区教育教学类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打破了皮山县农村学校教师地区级奖项的零记录。

      三、不忘促进民族团结初心,努力践行援疆使命

      倾情结对帮扶,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内地和新疆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援疆事业的重要使命。在完成教学和指导教师的同时,田老师还积极牵线搭桥,开展了安徽淮北中学生与皮山中学生“互通一封信、共生爱国情”的活动。两地校领导高度重视,两地师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此外,利用假期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田老师进行了50余次家访活动,给学生带去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米面油等食品或者书包书本等学习用品,到维吾尔族学生家中做客,了解学习民族特色文化,与所带班级许多同学形成民族结对交友对象。田老师所做的这一切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促进了民族融合,增进了民族感情。
       在工作之余,田老师将自己针对民族学生学情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成教育教学论文,与本地教师分享。作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成员,田老师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普及和规范使用,帮助学生创建校园文学社、朗诵社等学生社团,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如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指导社团学生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亲爱师爱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写作、朗诵、演讲等活动。帮助当地民族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大大提升了民族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田老师获得了各种荣誉。她参与的自治区级课题《信息技术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研究》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授予她“优秀教师”的称号,皮山县教育局教研室授予她“优秀命题教师”“优秀课例展示”等荣誉称号,和田地区教育局授予她“优秀援疆教师”荣誉称号,安徽省教育厅人社厅授予她“三年援疆考核优秀”荣誉称号。2024年,田老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中国教育报》和《安徽日报》对田老师在援疆期间所做的工作也进行了报道。
       整个报告会,田超群老师以平和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她点点滴滴的援疆故事。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凸显了平凡中的伟大。田老师的讲述,让与会教师深受感动。大家表示,要学习田老师在支教过程中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学习她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更要学习她为增进民族团结、增进文化交流、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援疆老师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一份的力量。

1.webp (4).png